4月25日,为参加越南南方解放50周年庆典活动,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18名官兵抵达越南胡志明市彩排。这一去,直接在越南掀起了一场“追星风暴” 。中国军人如复制粘贴般精准的正步,挺拔的军姿、刚毅自信的面庞,瞬间引爆网络,TikTok播放量破亿,越南女孩疯狂追喊“老公”,文庙街一度成了追星主阵地。
今年正值中越建交75周年,两国军人呈现的不仅是军容的震撼,更是“中越一家亲”的文化共鸣——两国深厚的渊源让“中国排面”自带亲切感,中越正用实力与魅力书写着新时代跨国的真挚友谊故事。
本月,我国领导人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,在越南《人民报》发表题为《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》的署名文章,中越清洁能源合作也因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署名文章中特别强调,光伏、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是保障越南电力供应、深化双边合作的重要支柱。这一战略定位不仅凸显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深度融合,更展现了绿色基建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。
近年来,随着越南快速城市化,随即出现了垃圾处理难题。而这一道难题却成为了中越清洁能源合作的突破口。我国企业投资的河内垃圾焚烧发电厂自2019年运营以来,日均处理垃圾量占河内市总量的65%,成为当地标杆项目,并获中越高层多次肯定。该项目不仅解决了河内的垃圾围城问题,还通过焚烧发电为越南电网注入稳定电力。
由于越南电力短缺问题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,尤其在夏季用电高峰,缺口竟高达8000兆瓦。我国企业通过光伏项目为越南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持。例如,在越南北江省建设该国最大规模的光伏制造基地,是“一带一路”与越南“两廊一圈”战略对接的典范。此类项目不仅缓解了越南的用电压力,还通过技术与生产,助力越南构建光伏产业链,推动其从“买电”向“造电”转型,实现中越从产能合作到技术共享。
中越清洁能源合作兼具经济与地缘价值。一方面,越南电力需求每年增长率达10%,垃圾焚烧和光伏市场潜力巨大。据相关预测,到2030年,东南亚垃圾焚烧投资规模将达1829亿元,而光伏产业则因日照资源丰富成为长期增长点。另一方面,我国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和运营,为越南绿色转型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例如,中国电建集团在越南累计参与了70%以上的电力项目建设,总装机近3000万千瓦,每年减少碳排放超750万吨。
中越能源合作不仅限于基础设施,更延伸至民生层面。例如,我国与越南合作的小中河水电站,不仅为偏远山区供电,还通过修路、助学等活动促进社区发展,成为“民心相通”的纽带。未来,随着两国在智慧城市、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深化合作,清洁能源项目将继续扮演战略支点角色,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中越正书写着“山水相连、命运与共”的新篇章,从垃圾焚烧到光伏发电,从技术输出到标准互通,中越共举绿色大旗不仅照亮了千家万户,更成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